${channel_name!""}
新闻热线 024-23187042 值班电话 024-23186204
东北新闻网
北斗融媒
您当前的位置 :东北新闻网>>鞍山频道>>区县新闻
童冠武:我与东北岫岩版《富春山居图》

2025-06-24 16:27:47    来源:东北新闻网 分享到:

10年前,有幸“落笔”岫岩洋河第一湾,打造岫岩水巷。10年来,在岫岩水巷基础上延伸,绘就部分东北版《富春山居图》。知易行难,得而功成。

说到东北版《富春山居图》,不得不说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。我乃杭州桐庐人士,确切讲是淳安人。上世纪八十年代,从桐庐到杭州求学工作,都是沿着黄公望《富春山居图》实景地线路出发,从桐庐东门码头坐客轮到杭州“浙江省第一码头”,大约行驶12小时,上岸进入杭城。现在回想上下客轮时,轮船鸣笛发出呜呜的声响,像深沉的号角,仿佛在诉说一个离家求学游子远航孤独或归家的渴望。时至今日,每每忆之;记忆犹新,历历在目。

桐庐者,桐君结庐也。此桐君,既指桐君山,草庐建在了桐君山上;也指桐君老人,他在山上盖了座草房子,悬壶济世,山因人名,此为桐庐之所从来,拥有如画的山水、悠远和丰沛的历史与人文。桐庐隶属于杭州,无论从杭州钱塘江坐船溯江而上,还是从桐庐乘舟顺水而下,都要经过富春江。此段江阔水缓,雾起波清。富春江是钱塘江的中游,跨建德、富阳和桐庐三地,江水中分桐庐县城。

绝大部分人听闻桐庐大名,可能是在中学课本里。南北朝时文学家吴均《与朱元思书》“风烟俱净,天山共色。从流飘荡,任意东西。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,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……”。富春江胜景,使人们对桐庐心生神往。描写桐庐胜景的远不止吴均一人,近代郁达夫散文名篇《钓台的春昼》发出的思古之幽情,流露出先生对桐庐美景的向往和归宿桐庐的愿景。我出生于此,何其幸哉。

但凡山水既可入文也可入诗更可入画。晚唐诗人韦庄名诗“钱塘江尽到桐庐,水碧山青画不如”,道尽了桐庐天地造化,美轮美奂的山水之大美。1034年,范仲淹由右司谏被贬桐庐,任上作《潇洒桐庐郡十绝》“使君无一事,心共白云空”“劳生一何幸,日日面青山”“人生安乐处,谁复问千钟”。范仲淹是大政治家,既鸢飞戾天又经纶世务,到桐庐“息心忘返”,可见富春山水确有疗愈和化人功效。

到过桐庐的又何止于范文正公,历史上文豪墨客纷沓于此,留有几千余首诗词歌赋。究竟是何原因?或为壮游、或为隐逸、或因宦游、抑或是神游与避乱。他们被桐庐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所吸引,自古以来成为文人、诗人、隐士的“世外桃源”。友人开玩笑说,你在“世外桃源”逍遥日子不过,却知北而游,到东北岫岩来。我笑而答曰:我非文人、诗人、隐士,只是个凡夫俗子,可能是机缘,给我一个在东北岫岩大地“作画”的机会。

说到“作画”,元代黄公望《富春山居图》富春江沿岸美景尽收笔底,山光水色、村舍茅屋、渔舟小桥,应有尽有。勾勒、皴擦和点染等技法之高妙,已入化境,清代吴其贞推崇备至,视之“亘古第一画”。如今,此画包括前半卷《剩山图》和后半卷《无用师卷》。2025年,《剩山图》和《无用师卷》在东北岫岩上墙合璧,在旅游界成为美谈。

这些年,我在东北岫岩洋河第一湾“笔耕作画”,设想把可游、可居、可观的山水因素统一在一起,变成一个集大成的山水意识,将山水当作身体与心灵栖居的田园,当作一种哲学,能够让生命得到安顿的精神圣地。如此,岫岩水巷东北版《富春山居图》又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精神高度。经过精心打磨而成的岫岩水巷东北版《富春山居图》实景地,峰峦叠嶂,碧水如镜;青山浮水,倒影蹁跹;白帆点点,桨声舟影;粉墙黛瓦,相映成趣;虚实相生,动静相宜。该景点已成为网红打卡地,倍受游人欢迎,全国各地游客纷纷来到,声名远播。

这一切,归功于岫岩县委、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。好的营商环境好像肥沃土壤,使岫岩水巷茁壮成长并延伸出东北版《富春山居图》。“北国生南景”建园理念和初心深入人心。目前,岫岩水巷已成“美丽之窗”“生态之窗”“共富之窗”。

岫岩当地领导班子以“赶考心态”擘画岫岩发展新篇,以“奋斗姿态”落实惠企举措,共谱事业华章,让我切身感受到现在岫岩的营商环境可与我家乡杭州相媲美。

责任编辑:马驰

东北新闻网微博

北斗融媒

*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,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,
请您来信来电(024-23187042)声明,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。

${channel_name!""}